东莞市人才入户条件!文化人才专属政策来啦

编者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文化强市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站在“双万”新起点上,东莞以文化为翼,鲲鹏展翅,全盘谋划“文化强市”建设,制定“1+8”政策体系,构建起了文化强市建设的四梁八柱。

2023年3月11日,全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会高规格召开,把“1+8”政策体系落实到各领域各末梢,力争在打造思想引领、文明融合、文化供给、文化产业、文脉传承、对外传播等高地上再登高峰。

我们推出“文化强市”系列报道,对相关政策进行亮点解读,本篇是第五期,聚焦东莞市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敬请垂注!

东莞市人才入户条件!文化人才专属政策来啦

到2026年引进各领域市级荣誉称号以上人才1000名;力争到2026年青年文艺人才人数不少于100名;研究将镇街宣传思想文化人才纳入基层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保障范围……

2022年10月16日,新发布的《关于加强东莞市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通过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人才队伍管理、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力争到2026年,基本形成与东莞“双万”新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让宣传思想文化各领域人才对东莞建设文化强市、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引才: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实施“千名人才计划”

东莞市人才入户条件!文化人才专属政策来啦

用好用活现有人才政策——高端人才方面,全面落实省级以上人才计划配套服务政策和市特色人才政策。创新人才方面,积极落实市新引进人才补贴政策。基础人才方面,积极落实省稳定就业政策及市人才安居办法。

发挥市场在人才引进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企业与各宣传思想文化用人单位间的交流配合,鼓励用人主体建立与政府人才评价体系关联的绩效奖惩制度。实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千名人才计划”,到2026年,宣传思想文化单位和企业引进社科理论、新闻媒体、文化文艺、传播策划、网络信息、体育和其他等各领域市级荣誉称号以上人才1000名(含柔性引才)。

创新高端人才引进模式——鼓励采用设置顾问、返聘、项目委托、专项邀请、定期项目服务、领军人才工作室邀请等方式柔性引进高级专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文化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园建设,提供高端人才来莞任职、在莞创业的优惠政策措施,大力扶持高层次文化人才项目。对特别重大的项目和特殊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研究引进和资助政策。

东莞市人才入户条件!文化人才专属政策来啦

▲中国作家第一村文学沙龙

加大体制内人才引进力度——编制紧缺人才目录,制订人才引进计划。坚持“靶向式”引才,以市名义组团统一对外引进各类人才。在2026年前形成后备力量充盈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梯队。实施特聘人才政策,放宽学历学位限制,提高业绩评价比重。

搭建体制外人才蓄水池——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人才大数据等先进手段为文化产业用人主体提供高质量人才猎聘、人才招聘、人才测评等人力资源服务。依托人力资源机构招引一批体制外的宣传思想文化专业服务人才。充分利用各领域行业协会、专业机构、高校院所等专业优势,建立人才库、专家库,达到借智借力的效果。

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开通“人才落户直通车”“高技能领军人才服务申请快速道”等公共服务项目。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发放“东莞市优才卡”。

育才: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东莞市人才入户条件!文化人才专属政策来啦

▲“太阳之子”男声重唱组合在东莞可谓家喻户晓市文广旅体局供图

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落实《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培育与推广实施办法》,力争至2026年青年文艺人才人数不少于100名。

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培养效用评价机制,及时回溯培养效果。构建个人素质、人才紧缺指数和薪酬水平“三位一体”积分制评价体系,科学量化评价指标,打破看学历、专家评审的传统方式评价人才。

完善人才培训提升机制——将宣传思想文化作为市委党校主体班次教学的重要内容,每年至少举办1期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系列专题培训。开设全市基层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培训班,将培训班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纳入优才库。建立市级单位与基层部门双向交流机制。建立培训资料云端数据库,定期召开“宣传思想文化人才交流会”。

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打通高校、科研院所、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通道,建设一批文化人才培育基地。推动各科研机构、展览场馆、文艺社团和高校建立宣传思想文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加强与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工作机构的合作力度。

强化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支持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加大宣传思想文化类师资招引力度。鼓励和扶持文化创意类高校教师与专家通过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等形式在莞创业。加强与海内外特别是港澳台地区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基层一线人才培养——研究将镇街宣传思想文化人才纳入基层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保障范围。探索实行特别聘员制度。村(社区)鼓励发动素质较好、有一定文化专长的本地大学毕业生回村(社区)担任宣传文化员。

留才:

强化人才队伍管理,提升基层人员薪酬待遇

东莞市人才入户条件!文化人才专属政策来啦

▲2022年12月31日晚,“双万东莞时代交响”东莞人才之夜《山河颂》交响音乐会在玉兰大剧院盛大上演

充分挖掘人才潜力——鼓励积极提升个人学历或专业技术水平。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市招镇用、派出制、市镇双重考核等形式,在文化战线培养一批长期扎根基层的专家型干部。成立“东莞文化发展顾问委员会”。

打通人才体制系统壁垒——促进编制系统与企事业工作系统之间的流通。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加强对文化工作者工作成果的重视与保护。建立文化人才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作品质量与职称系统、编制系统间的有效连接。

优化整合岗位留住专业人才——引导各单位合理设置管理岗和专技岗比例,探索特聘岗位设置。分类建立起干部人才库,有序安排专业技术岗位。探索建立“文化岗位长任制”,长期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且实际业绩突出的人员可长期留任。盘活专业技术岗位资源,建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动态调整机制。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聘员工资与职称挂钩的制度。鼓励和支持在市直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建立以岗定酬、绩效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科学调整绩效工资方案,规范绩效工资发放。

此外,东莞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打造惜才尊才爱才环境多个角度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文/记者 范德全

图/记者 郑志波 程永强 陈栋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zhiss.com/3378.html ~求职,发布招聘信息加微信:huaxin5525 (添加注明来意)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莞有招】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